工廠化養殖,利用塑料保護膜保溫、鍋爐加溫控溫進行高密度養殖,受外界氣候干擾小,人為可控調節養殖環境,管理方便,養殖周期短、見效快、產量高、利潤高,一年可養殖2~3造,即使氣候較冷都可投入養殖。目前,山東、天津、河北、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正摸索并逐漸推廣工廠化養殖,本文以山東為例。
優勢分析:山東的工廠化養殖和江蘇的小棚養殖優勢相似:
面積小,內部環境穩定、養殖過程可控性強;
棚內溫度穩定,受外界環境影響較??;
敵害少,不易受外界病害傳染;
池塘的利用率,產量相對較高;
縮短養殖周期,搶占市場先機;
遇到梅雨、臺風季節不用愁;
效益高。
基本構造:目前常見的單個養殖面積在1~3畝之間,是由鋼筋水泥鑄成的水泥池。池底水泥需鑄成的厚度為15~20cm,池壁厚度20~30cm,池的長、寬可根據池的大小設計(南北朝向的棚,采光好),建議比例4:1左右;池深1.8~2.2m,平時水位0.8~1.5m,隨著蝦的生長逐漸添加;池中間設寬為40~50cm的水泥板過道,方便巡池、察料、喂料。整個大池需提前設計好,鑄1~2個小池作為育苗池(60~300m3,可根據培苗的密度進行設計),剩下的空間可按150~500 m3為單位建若干個池。底下設中央排污,建議以鍋底形式。池的上方是由熱鍍鋅管焊接成的弧行架,每個架距離為2.8m左右,架上再使用鋼線固定管架,管架蓋2層薄膜,薄膜上蓋一層網防止風吹抖動。增氧設備以鼓風機連接氣石,每畝共4KW左右配備,根據蝦的生長和密度加大逐步增加到4KW。
養殖周期:一年養兩造,春季蝦一般是春節過后,正月初十左右開始,投第一造苗需用鍋爐加溫,一般都是選擇把苗集中在一個小池(60~120cm)暫養,減少成本和把控溫度。春季溫度比較低,氣候回暖慢,所以使用鍋爐加溫一般能控制在23℃~25℃之間,其目的是控制成本,控制對蝦生長速度,以防對蝦生長過快,因為溫度低,回升慢,不適合分苗。分苗時大池水使用的地下井水,水溫在16℃~18℃,進到大池由于水面大和氣溫低,很難提溫,所以養殖周期會長一些,一般在4個月左右。
秋季蝦養殖時間一般在7月15日以后才會投放蝦苗,主要是秋季蝦的價格不理想,要錯開粗養池的蝦上市,價格才理想,粗養池一般在10月底到11月初上市,由于氣溫比較低,粗養池的蝦基本出完。每年的10月底之后價格就開始回升,通常是天越冷價格越高。
養殖效益
普遍畝產在5000~8000斤,和南方不一樣,工廠化養殖的產量屬于累積畝產,也就是說,蝦養到一定程度會陸續出蝦,一般在100頭以下就開始疏蝦,一直疏到30~40頭,之后選擇養到20頭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