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今年廣西的冬棚蝦成功率較低,大概只有3-4成。北海地區放早苗的發病率非常高,大概4成左右。欽州、防城港等地今年投早苗的養殖戶也非常多,部分蝦塘養殖時間已經達到50-60天苗,但同樣面臨生長緩慢、疾病爆發等問題。湛江西線高位池區域病害高發,排塘率居高不下,部分區域排塘率超4成,更有少部分區域如排塘率超過了7成。海南西線等地區,昌養殖 1個月左右的蝦,感染熒光弧菌死亡以及出現拉白便的現象較為普遍,發病率在50%左右。
以上報道說明了華南地區的養殖情況十分糟糕,養殖戶養殖信心一再受挫,那么是什么導致了今年早茬蝦的養殖慘狀呢?
放苗過早
按以往的經驗,現在才是放苗(農歷4月)的旺季,但受去年早茬蝦成功率奇高的影響,今年很多養殖戶都盲目的選擇在農歷1月份放苗。但由氣候的影響,倒春寒、暴雨頻頻來襲,從而導致早茬蝦的應激、上料慢、生長受限等問題,筆者認為這是早茬蝦的養殖失敗的原因之一。
特別關注:今年農歷有兩個六月份,農歷季節的轉換,導致今年養殖戶過早放苗,殊不知今年氣候反常,水溫過低,養殖工作難上加難。其實很多經驗老道的養殖戶認為現在才是最好的放苗時間。
弧菌肆行
去年暖冬,給弧菌提高了一個舒適的繁殖環境。所以今年早茬蝦的養殖,無論是從親蝦幼體小苗還是外塘對蝦,都有弧菌超標的跡象。筆者認為氣溫逐步回暖,菌類和藻類新陳代謝逐漸旺盛,從而大量繁殖,加上部分在低溫時沉積在池塘底部的有機物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并產生大量致病菌,致使水體變壞。再者氣溫突變,南美白對蝦容易產生應激,抵抗力下降,所以今年南美白對蝦很容易感染弧菌,從而導致空腸空胃,甚至偷死。
品牌蝦苗,未體現任何優勢
廣西對蝦協會常務副會長謝龍偉在接受水產門戶網采訪時表示,現未發現哪個品牌的蝦苗在養殖過程中是不出問題的。之前種苗公司與媒體的大力吹捧宣傳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基層的真正養殖情況反映出了的情況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品牌的種苗在抗病能力或生長速度上體現出真正的優勢,包括許多新引進的品種。所以種蝦來源的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不上料,生長受限,大小不均
現廣西,北海、欽州等對蝦養殖重地,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大小不均勻,生長速度不一致,大的普遍100支/頭,小的仍是3、4公分。個體大小差異較大,給養殖戶的養殖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放苗最早的合浦地區,從春節后就開始投苗,到目前養殖時間已經達到50-60天,但是生長速度非常緩慢,現在普遍只有4-6公分,按照往年應該會達到100頭以內的規格。
北海市鐵山港楊小二,提蝦到小店看病,一臉愁容,他向水產門戶網的記者說道:現我三個塘排了兩個只剩下一塘,而且還在發病,今年都不知道該怎么繼續養下去。
北方放苗推遲,養殖熱情再減
因為受氣候影響,北方推遲轉暖,所以今年北方的外塘的放苗比往年推遲了大概二十天。造成了南方地區以美國親本為主體的系列品牌進口一代苗,小苗的價格跌到四十塊錢左右。往年這個時候的話最少有六十塊以上了,也就是說平均下跌了30%到35%左右。
我們采訪了北方山東地區的大棚養殖戶,得到的反饋是因為這幾年養殖的效益太低,總體來說成功率不高,現北方市場的養殖的熱情正在逐步冷卻。
某位負責調苗的企業負責人向水產門戶網反映,空運的小苗價格下滑了,今年空運苗的訂單比往年推遲了,南方市場按照計劃生產的小苗沒有市場,已達標準的苗沒有人要,造成苗種的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