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從口入
現今,對蝦白便蔓延,已成泛濫局面。多數蝦塘發生白便之后不久,就開始出現空腸、空胃,惡化后出現趴邊“偷死”等現象。因此,腸炎,白便也成為養殖過程的一種常態。導致可能出現的多種原因,這里也就不細表了,我只說其中一方面,簡而言之:病由口入!飼料質量的下降造成蝦腸道的吸收障礙,飼料發霉產生的霉曲毒素,過度投喂產生的腐敗殘餌,水質不穩產生的死藻絮團等等,蝦攝食上述問題食物都會造成一系列的腸道問題。
養殖水體污染,水中毒素加劇的很大根源就是水體的蛋白質過剩,過剩的蛋白質不僅僅給病菌,有害藻類提供營養源,還在不斷的釋放有害毒素。水體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的,菌作為分解者,參與生物凈化過程(生物凈化過程是一個耗氧過程,所消耗的溶解氧必須及時的補充,否則,有氧凈化過程停止,厭氧發酵產生有毒有害物質)。水體的自凈過程,是水體自身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圈共同作用的過程,過剩的蛋白質也在不斷降低水體凈化能力。排除不合理的過度投喂料因素,在我看來,水體過剩的蛋白質很大一部分來源于蝦對攝入腸胃的食物不消化,或者消化不充分。既而排到水體后,加劇了水體中蛋白質的累積速度,加速了水體惡化。
首先,簡單地說下蝦的內消化過程。蝦的消化系統相對簡單,胃,肝胰腺,直腸。那么,蝦的內消化過程是如何進行的呢?1.對蝦對食物抱食,經過口器的嚼碎由食道到達胃(在胃中一般只是暫時貯存食物,并簡單消化食物,大部分的食物都要在下面的腸消化)2.對蝦肝臟由中腸進化而來,肝臟功能是分泌消化酶與吸收、貯存營養物質。同時,肝臟有解毒功能。3.食物到達直腸后,肝臟分泌的消化酶參與對蛋白質與脂肪的消化分解,最后的食物殘渣貯存形成糞便。4.腸道微生物參與養分消化和吸收過程,彼此竟爭、抑制,最后各菌群之間形成一個保持一定比例的動態平衡。但由于對蝦腸道是與外界相通,受到飼料、水質等因素影響,所以對蝦腸道中的菌群比例容易失衡。
對蝦攝食的食物如果在內環境消化中不消化或者消化不充分,簡單說就是吃了就排,蛋白質與脂肪分解不充分。那么,排出的產物就會加大水體負擔,增加養殖水體污染程度。所以,我們不要想當然認為蝦吃進去東西就一定會消化,吃了飼料就一定會長肉,關鍵還得看蝦的消化吸收能力好不好嘛。
知道了池塘的一個污染源頭,那么關鍵是我們怎樣做到早發現,及時預防或者處理呢?下面吶,就說點實際的,只是自個的一些經驗。白便,腸道發紅,空腸空胃,這些問題,相信有經驗的養殖戶朋友都看得懂,但是,蝦到這個程度,可以說是發病比較嚴重了,死蝦隨時可能發生。那么,我們要怎樣在蝦出現腸炎比較輕微的程度的時候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呢?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參考判斷:1.對蝦吃食速度情況,這方面我就不多說。2.蝦的糞便。首先吶,我們要搞清楚什么樣的糞便才是比較漂亮的糞便;蝦的糞便顏色和飼料一致算不算正常呢?不同時間段觀察蝦的糞便,顏色是不一樣的!糞便經過蝦的二次抱食排出的顏色都會比第一次排出色澤深,而不管什么時候觀察蝦的糞便,正常的糞便有經過腸道消化吸收的顏色都會比飼料顏色偏深。而那些看到糞便帶綠色的情況,大多是蝦覓食死藻或者絲狀藻類等未經消化吸收。簡單說,在觀察臺觀察到蝦的糞便以短、黑、粗、干為佳,這里的黑并不是說一定是黑色,指比所食飼料顏色深,深的程度也和蛋白質消化程度有關??傊?,觀察臺的糞便,觀察到偏長,稀,顏色和飼料一致所占比例多等情況,可歸屬輕微腸炎情況,須提高警惕性。3.可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判斷。蝦對所食蛋白質長時間未能及時有效的消化,排出體外后,養殖水體易變粘稠,易老化不穩定;對脂肪類消化不充分,水體表面多油膜類。在養殖水體表面觀察到水變粘稠,有油質感,也可作為導致蝦腸炎的一種可能因素。至于是蝦消化能力不好,導致水質惡化蝦病發生;還是水質惡化,導致攝食能力弱,我們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4.觀察蝦的肝臟健康情況。上面提過,蝦的肝臟有吸收,貯存營養物質的功能,如果蝦長期對飼料的消化吸收不好久而久之會導致肝臟的營養貯存不夠,肝臟顏色變淺。當然要提到一條邏輯關系:肝臟營養貯存不夠導游肝臟顏色變淺,但不能說肝臟病變就是營養貯存不過夠。水毒大或加劇,致病菌爆發等情況都有可能導致肝臟健康情況不理想,只能有作為其中的一種可能,一個判斷依據而已。
養蝦先養水是沒錯,但各位養殖戶朋友,須知病由口入,消化不了的蛋白質、脂肪最終還是要造成水體負擔!本文也是提醒下各位關注水體護理固然重要,但在飼料消化吸收方面也要重視。至于,如何有效的護理腸道,抑制霉曲毒素?在這里我就不說了。方向一致,但手法不同,我的處理方案涉及到自己的用藥手法,雖然效果不錯,但說得太清楚有推廣藥品之嫌,感興趣的朋友自可私下交流。
二、學會和蝦溝通
我一直認為水有欺騙性,但是蝦不會說謊。只是有的因為不懂蝦的語言;也有的因為觀察不仔細;更甚者,有的因為病蝦潛伏底部看不到,直至死蝦發現后才意識到出問題。而如果我們學會和蝦溝通,也能做到及早處理,降低養殖風險。
蝦病的爆發是綜合因素。蝦病一起來,很多養殖戶朋友往往悲觀認為沒救了,大多是病急亂投醫。但是,并不是說所有的蝦病都沒救,只是往往我們不能做到對癥下藥,更甚者亂用藥,加劇蝦病爆發程度。
個人能力有限,只是分享一些自己的養蝦經驗及一些跑塘處理蝦病思路。首先吶,我們得先理清一些邏輯思維關系,這樣有助于我們辨別蝦病發生的主因。有發現死蝦的塘口,技術員給你測的水往往都是弧菌超標,然后吶,讓你改底消毒殺弧菌,更甚者,干脆來個大保健,干脆補鈣,抗應激,消毒,解毒整一整套方案,而往往吶,消毒藥下的越多蝦死的越快。而有的則下成本不低的弧菌殺之類藥品,蛭弧菌能不能繁殖我們姑且不說,我們僅來說說其治病效果怎么樣。拋開藥物本身的有效成分不說,這個藥真的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嗎?
(1).蛭弧菌對多數的革蘭陰性菌具有捕食和殺滅作用。所以說只要屬于革蘭陰性的菌,不管好菌還是有害菌它都吃,而我們常用的光合細菌就是陰性菌。
(2)副溶血弧菌、大腸桿菌繁殖一代的時間是18分鐘左右,而蛭弧菌由于生長繁殖速度慢,對宿主菌衰減作用的速度也緩慢。因此,只能把它當作預防之用,難以用于暴發性疾病的治療。
有死蝦的塘口,測弧菌往往是弧菌超標的,但是我們能認為這個塘口的死蝦是因為弧菌超標導致的嗎?是因為弧菌超標導致死蝦,還是死蝦多了導致弧菌多了,這個關系我們還得捋一捋。水毒大、弧菌多、死蝦,這三者的邏輯關系先后順序也是值得討論:1.水毒大,后導致死蝦,死蝦多導致病菌多。2.病菌爆發,導致死蝦多,死蝦多后導致水毒大。
發生蝦病后的養殖水體肯定是水毒大,弧菌多,而上面兩個邏輯關系只是想分析這個塘口的蝦病是哪個占主因,是水毒導致的吶,還是病菌導致(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如脫殼不遂,環境變化過大導致的應激性等問題,這里只是著重討論兩個大家比較常掛口中的水毒,弧菌)。有可能水毒還達不到致病條件,而我們引進含有大量致病的病菌吶?;蛘咭灿锌赡芩具_到蝦的承受能力,受到一定的刺激爆發出來的吶。
上面那兩條邏輯關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在我看來也還是偽命題。提到這個話題主要是想說,不要蝦病一發生就盲目歸罪于弧菌,測到死蝦后弧菌多,就想當然認為一定是弧菌導致。那么有的朋友就說,馮管是水毒還是病菌,一起處理得了。這話是沒錯,但是水體那么多的毒,藻毒,硫化氫,氨氮,亞鹽,重金屬,尸胺等等,是我們日常操作所謂潑點有機酸就能解得了嗎?這個問題在我之前發表的文章《蝦難養,是忽略水中毒素》一文有點過。
所以,在日常操作中,我們要盡可能學會和蝦溝通。養殖水體中,蝦需要通過腮部呼吸,如果水體毒性過重,水體懸浮顆粒過多,蝦的腮部就會先出現腫大,黃腮,黑腮,爛腮等情況,既而出現慢料減料等情況。時間長了,蝦不吃料,開始出現空腸空胃現象。肝臟的病變先出現腫大,紅肝,肝臟內容物色澤變淺,既而肝臟萎縮,發展成白肝。蝦體質變弱,棉花蝦也就是這么來的。蝦體質變弱的過程中,往往對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弧菌病毒開始入侵,同時也加劇肝臟的破壞程度。在養殖水體溶解氧下降過程中,毒性上升,蝦因腮部問題無法呼吸,開始向氧氣多地方游動,死蝦伴隨發生。
至于如何判斷蝦是否中毒,及蝦的中毒程度,我們可以用“白桶法”觀察,這個方法在之前寫過的文章有說過,這里就不展開了。
觀察蝦病的病理發生過程,有助于日程操作中更好的明白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三、總結
病由口入,蝦體消化不了的蛋白質脂肪最終還是要造成水體負擔,加速水體惡化程度,加重水中的毒素。反過來說,水體惡化快,也在不斷的破壞蝦的腮部,造成內部消化系統對飼料消化,和營養吸收的能力。而后,過剩蛋白質也加重了水體污染,給病菌的繁殖提供營養源,水體和蝦體往不好方向走。
水質問題大,水不適合蝦的生長,適合弧菌繁殖。病菌的爆發不僅要有病菌源,也要有營養源,合適的生存條件。不管是水毒,還是弧菌繁殖,都有一個共同來源,水體蛋白質多了。蛋白質多了,水就容易老化,水濃了還會引起溶解氧下降,毒性增強。
養殖日常操作,包括是否用藥,最終的目的都是要讓水體和蝦體往好的方向引導。在基層第一線,我也處理過一些蝦病問題,也有些成功案例,這里旨在思路分享,具體手法就不細說。